2025年首都高校手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圆满收官
赋能体教融合 锻造专业力量
——2025年首都高校手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圆满收官
春意盎然的3月,北京工商大学阜成路校区见证了一场推动高校手球运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盛会。在北京市教委指导下,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手球分会主办的"2025年首都高等学校手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于3月29日至30日成功举办。作为落实《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重要实践,此次培训吸引了来自北大、北体大、地大和华电等20余所高校的82名师生参与,以"理论+实践"的创新培训模式为首都高校手球运动注入专业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培训获得中国手球协会鼎力支持,特邀国际级手球裁判,中国手球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手球运动协会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李兆蒙担纲首席讲师。这位执裁过世锦赛、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的国际级裁判专家,在首日理论授课中创新采用"案例诊断法",通过解析国内外手球联赛经典判例,系统阐释国际手球联合会最新竞赛规则。参训师生在沉浸式研讨中,不仅掌握了裁判法理依据,更建立起动态执裁的全局视野。
实践教学环节凸显"以赛促训"特色。在标准化篮球场改造的五人制手球场地内,参训学员分组开展"三线移动协同""攻防转换判罚"等情景模拟训练。李兆蒙导师通过实时讲解、动作分解演示,对每位学员的哨音节奏、手势规范进行毫米级校正。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由首都高校手球联赛明星选手组成的示范队,现场演绎高强度对抗赛,为裁判实践提供真实竞技场景,有效检验学员临场应变能力。
次日培训聚焦裁判专业化体系建设。国家级裁判员刘志军讲解记录台的工作流程,强调细节处理与团队协作;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关于编排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收获满满。随后的闭卷考核采用"理论+视频判析"双模块评估,90%的学员取得裁判资格认证,创历届通过率新高。
在结业仪式上,北京市大体协手球分会负责人透露,本届优秀学员将优先获得首都高校学生手球联赛执裁资格,形成"培训-认证-实践"的完整人才链。
本次培训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提升平台,更成为首都高校体育育人创新的试验田。据北京市大体协手球分会秘书长表示,参训师生现场建立"手球裁判案例库"等协作平台,将持续完善"三级裁判培养体系",计划未来三年实现首都高校手球赛事100%持证执裁,为体教融合战略打造可复制的"北京样本"。
随着校园手球运动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此类专业化培训正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从夯实规则认知到淬炼执裁技艺,从传统师徒相授到现代科技赋能,首都高校手球运动通过系统性人才培养,正在书写体教融合的崭新篇章。